文言文和拉丁文有何不同?
文言文之於古中國,和拉丁文之於古歐洲,有什麼不同?
單一的「拉丁文」對應單一的「拉丁語」,而拉丁語對歐洲人而言是外語。拉丁語在古歐洲的地位,和英語在現代世界的地位是差不多的。
相對地,單一的「文言文」不對應單一的「文言」(「文言語」),「文言」事實上是漢語、閩語、粵語、吳語等多個「方言」文言的總稱。
閩語、粵語、吳語雖然稱作漢語的「方言」,然而在語言學的認定上,它們是「語言」的關係。漢語和粵語就像英語和德語一樣,彼此是不同的語言,有不同的語法、聲調和用詞,沒有經過相當的學習就無法互相溝通。
事實上文言不是一種真正的「語言」。文言文本質上是書面語,文言只是一種把文言文唸出來的形式。受限於漢字一音多字的特性,聽到一句文言很難完全解讀出對應的漢字,除非你看過寫出來的書面形式;文言很難用於真正的溝通,除了讀書人之間的吟詩誦詞以外,並沒有一群使用者把文言用於一般的日常溝通。
漢語各「方言」許多字詞的都發展出白讀和文讀二套讀音系統,白讀用於口頭說話(即白話),而文讀用於唸文章(即文言)。漢語的「白」的語音是「ㄅㄞˊ」而讀音是「ㄅㄛˊ」,閩語的零到九也有白讀和文讀二套唸法。
所有歐洲語言都是白話,所有歐洲文字都是白話文。漢語、閩語、粵語等不同「方言」的白話不同,寫出的白話文也差異很大,現代中國有漢語白話文,香港有粵語白話文,台灣有閩語白話文,但彼此無法互相理解。
然而一套寫出來的文言文,可以用不同語言(「方言」)的「文言」讀。漢語文言文、閩語文言文、粵語文言文幾乎沒有差異,而漢語文言、閩語文言、粵語文言聽起來明顯不同,也無法互相溝通。
然而,方言眾多畢竟造成口頭溝通困難,因而古代中國人還另外發展出「官話」以應付交談需求。文言文和文言這套系統造成了「文字相通,語言不通」的特殊現象。
白讀和文讀雖為二套口語系統,但在長期的使用下已多所融合,有些來自文章的詞語以文讀的形式滲入白話,一些白話用法也滲入文章之中。
白話文和文言文一般認為是一套文字的二套子系統。漢語白話文與漢語文言文不是二套「語言」,而是二種「文體」,就像散文和詩的關係一樣。英語人、德語人學拉丁文,遠遠難於漢語人、粵語人學文言文。懂漢字白話文的小朋友,讀古人的文章詩詞,可以明白大概;懂英文、德文的人,要讀懂拉丁文,可就不容易了。
不同歐洲語言的使用者,依賴的是一套外語作為互相溝通的橋梁,當民族意識興盛時,便產生你我有別的排他意識。中國人和德國人可以用英語、英文對談,難道會覺得彼此同一國嗎?
中國各方言雖差異甚大,但文言文的權威地位讓大家使用「自己的文字」(文言文)就能互相理解、互相溝通,也許是這樣造成古中國語言不統一卻文字統一、國家統一的現象吧。然而這只限於文言文,若要大家使用同一套白話文,就必須約定一套共通的語言,比如現代漢語,大陸叫普通話,台灣叫國語。
完全就不懂拉丁文。居然用德语作比较
回覆刪除謝謝您的澄清,但我不明白德語比較之錯誤何在,還望不吝說明。
刪除多謝博主本篇全文的解釋,十分受用。亦希望能看文言文與拉丁文分別對東西文化影響的分析。
刪除以港式白話文稱呼這位批評者為中二病,意思是不懂裝懂同時靠攻擊人來反証自己的能力,常見於大陸憤青。今時今日這種低水平評論已經很常見,尤其是某神州無恥政權的擁護者,很可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