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仁的故事
谷仁考進高中以後,第一次段考就栽了大跟斗,他挫折地找老師請教。黃神仲老師聽了,拿出二千日前出版的《商涵論》,指指末頁第二百九十八條守則:「課前預習,課後複習。」谷若有所悟,又詳細請教了一番。
他覺得很有道理,試著自己做。有了課前預習,上課都能聽懂,理解力也大幅提升;課後複習,印象也持久。他感受到這樣有助於學習。
然而第二次成績讓他跌破眼鏡──名次沒有提高,反倒降了一名。
難道預習和複習無助學習?他一邊買眼鏡一邊反省。除了國文以外,其它科目都進步了。事實上他國文向來不好,只是碰巧擅長前次作文題目而已。他也發現這次數學、物理和化學都大量使用之前的觀念,由於基礎不佳,他花了很多時間補舊進度。幾經思考,他認為預習和複習還是有幫助。果不其然,第三次考試成績進步了。
高一下學期,谷仁的成績進步到前三名,他非常高興,他向好友孟竹分享這個經驗。孟思:「學習的好方法當然要大力推廣。不過這牽涉到全國未來棟樑的培育,絕對要科學客觀。這理論主觀又缺乏證據,貿然宣傳照做和迷信有何兩樣?何況我怎麼知道谷是否在騙我?」……他認為真理必須經得起考驗,於是寫了一篇文書建議輔導室研究,校方認為值得投資,於是撥了一筆專款。
第二個學期開始,在實驗中學三個年級,三種類組,各隨機取半數班級實驗。其中一半的一半為甲組,規定十七時放學到十九時複習今日課程,休息三十分,十九時半到二十一時半預習明日課程。為了防止打混,派職員嚴格監督。另一半的一半為乙組,規定十七時至二十一時半留在學校,不准讀教科書,也派人嚴格監督。實驗進行一學期,以期末成績作為評量標準。
結果出爐,無顯著差異。孟想,這果然只是谷的個人經驗,大概是心理作用吧,此法顯然不足取。他不以為意,繼續原來的讀書方法。
一位新來的輔導老師胡魯舫看到了封存的研究資料。他尋思,實驗中學地小娛樂少,乙組放學後留校,惟一能做的只有在圖書館讀書,甚或參考書與補習班講義……這麼做缺乏嚴謹的對照意義。他認為實驗有瑕疵,建議重做,但校方不准,於是他投書教育部。
部長對此課題很感興趣,這可能是國家的希望,於是撥下二千三百萬專款和大量研究人員,從新的學年開始,對全國五十所高級中學進行同步實驗。這次針對各校、各類組、資優班與非資優班、男女性別等,都取出適當比例,甲組放學後監督預複習;乙組為了維持學生原有的生活、娛樂,不強制留校,而派一名專職人員全程監督,以保證沒有預習複習。
有些民眾對此研究提出疑問,專業人員對此做了解釋:
- 「甲組和乙組老師不一樣……」「由於隨機抽取,不影響論據。」
- 「甲組和乙組課程安排不全相同……」「隨機抽取,科學上可假設沒影響。」
- 「甲組和乙組學生由於班級不同,學生IQ似有差異……」「不影響統計論據。」
- 「甲組和乙組學生生活習慣不全相同……」「科學統計不必考慮此問題。」
- 「甲組和乙組學生讀書習慣不全相同?」「大規模統計可忽略此問題。」
- 「甲組和乙組學生娛樂不全相同……」「大規模統計不須考慮此問題!」
……教育部忙碌生氣的回答,不懂科學統計的無知民眾真多!中國人就只懂主觀判斷和愚昧守舊,難怪不會進步!
這次實驗進行了三年,精算後發現甲組成績高於乙組且達到統計顯著。這個大發現震動了全國,教育部長非常滿意。「二十一世紀的希望」、「讀書真的很輕鬆」……聳動標題斗大著報章雜誌,電視電腦螢幕竄動著學者言論和叩應活動,研究報告甫上網路一天就被點擊千萬次,「預習」「複習」熱門辭彙響徹雲霄。
不久有家長打電話反映:「請問你們的研究結果可否用於國中生?」「你們的研究可否用於高職?」、「大學生預習複習有用嗎?」、「此方法適用啟智班嗎?」、「如不監督留校,在家預習複習效果如何?」、「我女兒搭車回家要三小時,在車上預習複習可以嗎?」、「老師若不照課本上課,可以預習嗎?」、「如果明天考試,今天該複習或預習?」……部長想想,研究確未涵蓋所有狀況,於是再次向國家申請。鑑於前次成果,這回國家投下了六一○八億的十年計畫,以進行更徹底、多面向的交叉對照研究……。
另外有些專家開始思考,此方法為什麼有效?「預習後上課容易吸收;課後印象深故複習效果佳。」這種想當然爾的解釋未免流於主觀和各說各話!他們想,這可能和腦神經系統的複雜交互作用有關。為了挖掘真理,他們於是和醫學中心合作,紛紛提出包括「海馬迴與記憶曲線分析」、「預習、複習與一般念書時的腦電波圖觀察」、「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原理分析」、……諸多神經學、心理學研究計畫。限於經費人力,據聞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計畫正在進行。
在這些研究大力推行之時,谷又從《商涵論》陸續領悟許多讀書技巧,包括單字卡最佳做法、筆記最佳寫法、課本重點畫法、讀書心得寫法等等,他和弟妹親戚朋友分享這些方法,大家親自試了都覺得效果不錯,後來紛紛考上合大醬料、律法、機電等系,甚至有人申請到哈佛就讀。而孟呢?重考一年後,上了中醫系。
留言
張貼留言
1.本格歡迎任何留言,只有廣告和垃圾留言會刪。
2.希望您盡量留下代稱,以方便大家討論、回覆。
3.如果您打算長篇大論,建議在您自己的部落格貼文,然後留下連結和摘要。